首頁 即時動態(tài) 趙?。菏覂冉ㄖO計的將來時

趙健:室內建筑設計的將來時

來源:家居百科 時間:2020年08月21日 20:23

趙健

二級教授,上海大學博導、澳門科技大學博導

中國美術家協會平面設計委員會副主任

中國高教學會設計專業(yè)委員會副主任

原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、廣州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

原廣東省美術家協會設計委員會主任、廣州市政府城市規(guī)劃與建設顧問、廣州市規(guī)劃委員會委員、廣州市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。

2010廣州亞運會整體視覺形象及景觀系統(tǒng)設計專家組組長、2011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整體視覺形象系統(tǒng)設計專家組組長、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展覽展示專家組成員、2016年20國集團峰會(G20)視覺形象設計專家組成員、2022年杭州亞運會視覺設計評審專家組成員。

除因大環(huán)境而注定的“不尋常、不簡單、不容易”之外,“新冠紀元”伊始,僅“社交尺度”這單一要素,就幾乎要徹底改變室內建筑的功能配置機理、就幾乎需重建人機界面的應用場景版塊;當然,也僅因“社交距離”這一個要素,就已令全天候運轉的設計業(yè)者,驟失爭分奪秒的理由,苦熬無所適從的過程,重啟久違的自省和思考(盡管這是迫不得已)……

那就索性思考思考吧:

——例如面對室內建筑設計中的以下“三個版塊”,我們可否試作推演和預判,可否醖釀并逐漸形成關于設計取向方面有共識的“將來標尺”呢!

版塊一、超高層住宅建筑

版塊二、酒店暨旅游地產

版塊三、舊建改造類項目

一、超高層住宅建筑版塊

這類項目,因其技術的密集和界面的嚴苛,客觀上巳成為檢驗和詮釋“室內建筑設計水準”中對工程學之順應和對營造學之進化的將來標尺。

關于“工程學意義的順應”:

面向將來,其順應的趨勢是“依托大體系、精創(chuàng)小節(jié)點”

——前者,是對“標準”與時俱進的理解和適配,是在諸平行標準之間的比對、選擇與切換;是在BIM平臺上的系統(tǒng)梳理與調布,也是主要基于“豎向邏輯”的多要素迭加與化合……;后者,則是基于標準但不限于標準的“增量或減量、嵌入或瘦身”——伴隨著材料工業(yè)的進化,這類的“處理”不但“可能”而且正成為突破且完善“標準”的主要動因;另外,這也是結構選型的“大嚴謹與小變通”——伴隨著材料理化指標的提升和構造算法的優(yōu)化,這類的“變通”只要被圈定為一個個相對獨立的“構造閉環(huán)”,只要不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局”,那么,它們就有可能進化為此類建筑難得的造形新因子,甚至串連并結成此類建筑特有的形式邏輯;

關于“營造學意義的進化”:

面向將來,其進化的趨勢是——

豎向大邏輯、橫向小區(qū)塊

——前者,首先是指“豎向邏輯的活化”:在建筑結構的經濟性、類型化、標準化等范圍內,借助于微觀尺度的改變,形成局部面積、局部區(qū)間或局部樓層的“非標化”;另外,也是指“豎向形廓的演進”:借助于等差或等比數列,對原“模數矩陣”作位移、互滲、游動、溶解及脹縮等處理,以形成局部面積、局部區(qū)間或局部樓層的“非?;薄_@首先導致對建筑原結構條件的局部突破,進而導致整個建筑豎向形態(tài)的進化和多義;

——后者,首先是指“橫向區(qū)塊的位置”——其將來的趨勢已顯而易見,超高層住宅建筑中的綜合或公共類區(qū)域,將大概率突破“底層”而“豎向”延伸……向中部、上部、頂部發(fā)展(包括活化設備層、轉換層、消防梯間甚至管道井),打開墻體,合并樓層,形成半開敞或全開敞、平行或非平行內凹、平行或非平行外凸等高差、高度、高視域、高景觀等“逆豎向區(qū)域”,達成超高層住宅建筑中卓越與超然的“非常規(guī)內建筑”區(qū)塊。

另外,這也是指上述非常規(guī)內建筑的“用途”——其將來的趨勢顯而易見:由“近地”向中部至上部達頂部,其行為的設定將依次呈自然、自定義、自組織;其人群的設定將依次呈社會、社群、圈層;其空間的設定將依次呈公共、景觀、復合、專項;其形象的設定將依次呈空間品相、群體歸屬、功能適配、服務定制、文化節(jié)點、地標承載、天際線話題。

總之,無論是基于工程學的順應還是營造學的進化,將來都直指內空間的“室外化”拓展,直指內空間的“建筑化”表達;都企望以“大處漸進、細處突變”的策略,轉換為營建概念之外的新內容“菜單”、新劇情“場次”——經由形廓辯識度、差異次遞化、場景體驗感、單元價值灶、綜合溢價力等,以超時段和預判力等的集約與組合,來回應業(yè)主方、消費方、運維方及政策方對“超高層奢華住宅建筑“的將來想象和定義。

二、酒店暨旅游地產版塊

這類項目,因其須對服務體驗作細密和精準的呼應、以及須對在地資源作敏銳和生動的活化,故客觀上巳成為檢驗和詮釋“室內建筑設計水準”中場景構建方式和策劃統(tǒng)籌理念的將來標尺。

關于場景構建方式:

以狹義的“酒店”為例,面向將來,其總的趨勢將是——

服務模塊的功能化細分、運維觸點的分級化混合

——前者,是指在共享經濟、大數據以及后疫情等背景下,既有的“酒店分子鏈”面臨大幅分解、衰減、化合、繁殖,這個過程不會短暫不會勻速不會停止,而經外部的刺激只會不均質地變換烈度進而不規(guī)律地重置重組。為此,作為“物理空間實操一側”的設計,首先須努力切分那些“原子”,視其為一個個“獨立的小閉環(huán)”,然后像對待單體產品那樣精細入微地“設計它”,象對待系列產品那樣左顧右盼地“編輯它”。換句話說,弱化其“在地場景的專屬性”(空間單品裝修)、強化其“系統(tǒng)備品的裝拆性”(關連產品設計)。這樣,集中凸顯其設計母題的獨特與完整、以及母題的衍展和再組織性。

——后者,則是指在酒店產品細分化、服務套餐等級化以及空間場景差異化的大背景下,設計者如何解讀空間,如何詮釋面積,如何編織視線,如何繁衍價值。其中,“對空間的解讀”將不能再限于建筑的立場或藝術的角度,而須基于特定酒店產品的梯度價值;“對面積的詮釋”不能僅限于人機界面所需或功能邊界所屬,而須基于“功能秩序“內面積的創(chuàng)造性疊加和戲劇性混合;“對視線的編織”將不限于美學和視知覺的向度與次元,而須基于行為學的順應與誘導,基于心理學的探究與激發(fā)、著重于現實與非現實場景的比照與轉換;“對價值的繁?”將不限于各版塊固有的服務屬性和集客力,而極有可能是東側意象西側詮釋、南側開花北側結果;而后東側品牌西側傳播、南側轉義北側派生……

關于策劃統(tǒng)籌理念:

以狹義的旅游地產為例,面向將來,其總的趨勢是——

深挖獨特與不可替代之點,縫合完整與互為依存之面

——前者,是指對在地條件的尋覓、評估、選擇和演繹:“旅游地產”的獨特和不可替代之點,首先不應是基于工程學的機理和統(tǒng)籌學的計算,而是地域原有的物質或非物質風貌、景象、質感,是地域漾溢的濃烈或稀薄的征候、氣息、風水,是地域存在或并不完整的神話、史話、閑話;是地域的“不尋?!被蚩赊D換為不尋常的“尋?!薄?。

對這些內容的尋覓、認識、評估和演繹,既是當下旅游地產設計致勝的重要路徑,更是將來旅游地產立項策略和設計比拼的主戰(zhàn)場:未來的“尋覓”,將會是跨越時空、跨越現實與虛擬的尋覓;將來的“認識”,會是縮放、提純、化合、推演、升維等層面的認識;將來的“評估”,會是觸點、爆點、鏈接線、繁衍線、持續(xù)面、蛻變面等的廣泛評估;將來的“演繹”,會是針對時間單元、距離單元、場景單元、體驗單元、話題單元、技術單元等若干層級的組合支撐……以此為設計提供依據,為營運提供策略。

——后者,是指“對獨特與不可替代點的展開”。旅游地產之魂當然是“在地的獨特”,然而圍繞著“獨特”展開的則必須是“普適的習慣”。為此,旅游地產的大部分單項和單體“本身(內容)”,須遵循“普適的習慣”之邏輯;而大部分單項和單體“之間(關系)”,則必須遵循并盡可能高強度地凸顯“在地的獨特”。換句話說,普適的習慣是單體的“內在邏輯”,在地的獨特是群體間的“外在邏輯”,兩者的“異與同”相反相承,將在今后的很長時間里,既成為設計的核心依據、成為營運的核心策略,也可望成為業(yè)主方、消費方、運維方及政策方對“酒店及旅游地產”的將來想象和定義。

三、舊建改造類項目版塊

這類項目,因須對舊有條件作透徹解讀和對轉換前景有精準預判、以及須對新增要素作貼切選配和對混合價值作連動牽引,故客觀上巳成為檢驗和詮釋“室內建筑設計水準”中變廢為寶、點石成金能力,以及異質同構、多義混搭等意識的將來標尺。

關于“變廢為寶、點石成金能力”:

面向將來,其總的趨勢是——

深挖并彰顯原建的獨特,夯實并生發(fā)新構的策略

——前者,是指以何種角度與立場去認知“改造前的條件”。相對而言,改造項目因為“老和早”,往往都占有較好的地理位置,往往都包含有別于今日的空間尺度和數列秩序,往往都保有過去的結構和構造章法,往往都保有特殊和別致的空間,往往都留存久違甚至“未見過”的建材和工法,往往都顯現時代棄物和“準文物”痕跡……

——后者,是指以何種路徑與步驟去對應“改造前的條件”:可以前述“地理位置”作為改造項目的“價值原點”:為此,改造的路徑和策略都須圍繞著“位置價值的倍增”而設立和展開;可以前述“空間尺度”作為改造項目的“空間原點”:為此,借助既有的特殊尺度條件,順勢而為地突破現有的規(guī)范和限制,從而使改造過程本身即飽含獨特與差異;可以前述“結構和構造”作為改造項目的“建構原點”:為此,新增的結構和構造做法,既可與“舊的”相輔相成,取其元素甚至是依從其基本構造,以體現其“骨骼的獨特魅力”;也可以“微補強”的方式,建立別開生面的輔助構造,既支撐“舊的”,也形成“新的”;還可與“舊的”拉開差異,隔空對話——以“風馬牛不相及”的全新構造,闡明“時代的跨越”,以形成“改造”的另一類句式;可以前述“舊有特殊空間”作為改造項目的“形態(tài)原點”:為此,分強度地轉換這類空間舊有的局限、無奈、消極和“已無用的”專用等性相,使其成為“改造過程”的起始基面、手法模板,成為“改造成果”的觀賞節(jié)點、傳播重點、網紅爆點。通過以上途徑,累積這類“改造項目”的別致細節(jié)和空間溫度;可以前述“久違的建材、工法”等,作為改造項目的“表情原點”:為此,須活用同類不同形的建材片斷,同類同形但因時代差而形成的或漸進或突變,昔日的“手造”與現代的“定制”,新與舊的對峙及對話,“舊物”在新界面中的“文物性嵌入”,“舊”之根深蒂固的穩(wěn)定和“新”之天外來客般張力……。這一切,不僅現在是而且未來更會是“改造類項目”中須著力組織和靈活配置的“表情設計”方法。

關于“異質同構、多義混搭等意識”:

面向將來,其總的趨勢是

回望原建的故事性和多重意義,凸顯新構的事件性和當下價值

——前者,是指對時代、時間、時態(tài)等的強調、比對和表達:作為人造物中生命周期相對最長、體量尺度相對最大、呈現性相對最高、公共性相對最強的“改造類建筑”,其與人之間比對和映照的介質,應就是“時間”。因此,“改造類項目”中,最具積極意義和綜合價值的,就在于整理“時間”的維度,就在于表達“時間”的態(tài)度。

——后者,是指對既有、存留、揳入和新增等作法的定義、釋義和轉義:“既有”是選擇的基準和結果,“存留”是選擇的方式與措施,“揳入”是新舊比對的語法和場景,“新增”是外來系統(tǒng)與“舊有”痕跡之間的化合……在過往的“改造類項目”中,人們更多地關注“存留和新增”這兩極,而在未來的“改造類理念”中,將會更多更精更深地聚焦于兩極之間的“存留方式與措施”,聚焦于“揳入語法與場景”。

此處“形而下”:

——以滬穗兩地為例:迄今為止,上海市登錄在檔的可改造工業(yè)舊建筑總面積,約200平方公里;廣州市粗略統(tǒng)計的可利用工業(yè)類舊建筑面積,約130平方公里;且兩市如此龐大的舊建筑群,幾乎都居于所在城市最好的區(qū)域……可見,“改造類項目”巳不再是修修補補的小兒科版塊,而已具備“將來”屬性,故值得今日的室內建筑設計,以“前瞻研究”的姿態(tài),去對應這個版塊。

恢復“形而上”:

“改造類設計”,將不會再是“情懷創(chuàng)意達人”抖機靈和炫技巧的秀場。對應“小目標”,“改造類設計”更多地需要“對舊的補強”和“向新的衍展”之方法論和“詞匯集”的歸納和試錯,需要以更高的維度,去梳理和簡化“改造類設計”的觀念;而面向“大目標”,在區(qū)域活化與城市提升的大背景下,在新地塊統(tǒng)籌和新業(yè)態(tài)迭加的高強度下,“改造類設計”則必須解決并有效回應“舊的非標”和“新的標準”之間的嚙合機理與整合機制,必須設計并有效研發(fā)“非標條件下的標準化體系”,必須開拓并有效建立“類型化定位、類型化設計、類型化連接、類型化覆蓋、類型化補強”等的結構體系、型材體系、部品體系、工裝機具體系,以及與之匹配的模塊與算法。這些,才可望對應業(yè)主方、資本方、運維方及政策方關于“改造類項目”的將來想象和定義……

  

遵王東明秘書長之囑

此文由筆者的另一篇“命題文章”調整和改寫而成

以與中室協及同業(yè)小伙伴們交流

將來,

室內建筑的蛻變會更趨無界和多彩

將來,

室內設計師小伙伴們會更帥更颯!

你們的趙健

2020年8月

相關知識

趙?。菏覂冉ㄖO計的將來時
長沙亞町設計創(chuàng)始人趙秋奇:國潮是內斂而不張揚的中式符號
雅痞張馳 | 出走半生,歸來時仍是少年
海信周厚健、長虹趙勇、光峰科技薄連明首次同臺推激光
CIFF廣州·大牌啟示錄之健威集團:顏值是消費驅動力
如何處理建筑設計中傳統(tǒng)文化與當代性的關系?
知名設計師趙雪松應邀攜設計團隊來國林怡景交流
【90后設計者】王健:認真生活的人,值得被生活厚待
“木健中國”暨2020第六屆中加木材壹貳博覽會開幕
4.25最美生活空間實驗室 | 趙麗坤對于家的總設計原則

網址: 趙健:室內建筑設計的將來時 http://businessinterruptionsclaims.com/newsview21939.html

推薦即時動態(tài)